創意廚藝課程

台灣是一個富饒多樣的島嶼,擁有眾多特有的本土植物。有有一種樹叫羅氏鹽膚木 ,在台灣的中低海拔山林中生長,核果上有一層鹽狀物,是早年原住民重要的鹽份來源。

台灣有種蔥,長得像香椿,在野草中可能沒人能認出,它叫刺蔥。香氣濃烈,是一種能]增添肉類香氣的辛香料。 根據康健雜誌的調查,它的營養價值很高,可說是蔬菜之王,膳食纖維是地瓜葉的5倍,每100克含721毫克的鈣,鐵質更是紅鳳菜的4倍,是吃素者的天然鐵劑,維生素C與青椒相當。

馬告,外型像黑胡椒,但卻擁有黑胡椒、薑、香茅與檸檬的多種香氣,這個香料已被運用在各種料理中。

這些都是台灣特有的本土植物,是原住民傳統的香料,風味獨特,原住民用天然農法栽種,無農藥且營養價值高,屬於台灣的獨特風味,值得大家多嘗試且大力推廣,甚至希望讓這些農產品成為經濟作物,鼓勵原住民持續栽種,保存特有品種,也可提升經濟收入。

 

今年本會特別邀請擁有多年兒童廚藝教學經驗,被譽為「親子烹飪教養家」老師,到各偏鄉學校以創意廚藝教學方式,讓學生領略烹飪也是一種創作,以家鄉特有食材結合創意的料理方式,創造出不同的美味。

5月17至18日是創意廚藝課第一次開課。Amanda(林家岑)老師與會員二寶媽謝佩容,在巴楠花部落中小學,展開為期二天的創意廚藝課程。

耆幼共學,傳統食材創意新吃法,體驗無鴻溝

幼幼班小朋友學習體驗切蔬菜,細切胡蘿蔔,小黃瓜,撥香菇,有的剪刺蔥。將刺蔥、洋蔥與醬油等調料與絞肉充分攪拌,再由耆老揉成團,小朋友協助放入鵪鶉鳥蛋當做內餡,裹上小米,放入蒸籠。另外一道是將小米打成漿加上紅藜,雞蛋,低筋麵粉,做成小米紅藜餅皮,再把炒好的蔬菜及肉絲放入,捲成捲餅。

在不寬敞的廚房內,大家忙成一團,卻不混亂,陸續完成所有餐點。蒸籠中的小米刺蔥肉丸漸漸熟透,肉香飄散整個教室,廚藝課程接近尾聲,大家飢腸轆轆,等到捲餅擺滿整盤,廚藝課圓滿落幕。

台灣獨特香料結合法式風味的創意發想

去年巴楠花師生製作了梅酒義賣,賣完酒,剩下許多醃梅,Amanda老師,教喜愛廚藝的巴楠花國中部學生,將切碎醃梅切碎,刺蔥,加入法式法式芥末子醬和檸檬汁,調成裹漿裹入雞肉,炸成雞塊。再用梅酒醃製雞翅,把小米灌入雞翅中,做成梅酒滷小米雞翅。

用台灣獨特的膚木鹽、馬告、刺蔥做成烤五花肉,搭配法式麵包,做成小點心,外表看起來洋氣,吃起來風味獨特。

這次的廚藝課程準備過程中,巴楠花老師嫻熟的協助購得食材,經瞭解才知曉,原來老師平時也需定期購買食材,為課後輔導的同學準備餐點,除了教學解惑,巴楠花老師還需要照顧孩子們飲食,著實辛勞。

不僅如此,巴楠花中小學經常需要製作各種手工藝品義賣,以籌措校外教學經費,希望這次課程也能為學生籌畫下次義賣品注入新靈感,同時能好好的推廣台灣特有且營養價值高的農產品。